縱所周知,城市建設是個復雜艱苦的過程,如何在中央批復的青島城市規劃的基礎上,青島信息港qingdao666.com 獲悉微博消息 再做進一步的細化成為能否達成目標的關鍵。日前,青島起草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意見》,多輪征求意見并反復研討修改后正式印發。為青島實現城市發展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小編通過具體實施細則發現,內容多與居民息息相關,可以說這個城市整體發展規劃管理細則,較為清晰的描繪了青島居民4年后的生活狀況。
首先,我們來看青島城市的整體定位。4年后,根據《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顯示,青島將邁向現代化宜居城市之林,將從經濟、社會、人口、環境和資源等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逐步把青島市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和諧宜居、生態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城市。
通過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細則,在圍繞城市總體目標的基礎上,突出城市發展方式轉變、特色風貌塑造、環境質量提升、管理服務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依法規劃建設管理城市,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推進“國際化+”行動計劃,加快建設“三中心一基地”,打造組團式海灣型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
要求實現城市規劃科學、建設有序、開發適度、運行高效,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城市,讓人民生活的更美好。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城市規劃工作方面,青島此次實施細則中,除了科學制定城鄉規劃與依法實施城鄉規劃外,重點突出了創新城鄉管理機制,并強調落實城鄉規劃批前公示、批后公布和公告制度,保證市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這一項規定值得肯定。
因為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政府持續不懈的努力,更需要社會和市民的廣泛參與。2015年年底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就提出,要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尊重市民對城市發展決策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發展必須符合廣大市民的根本利益。
塑造城市特色風貌方面。重點強調了提高城市設計水平,塑造個性鮮明、獨具魅力的城市景觀特色。并且在塑造城市特色外貌的基礎上,加強建筑勘察設計管理,也就是提升建設工程的生命周期。青島是座旅游名城,游玩的知名景點眾多,所以除了城市基礎建設外,加強生態間隔管理和風景名勝區管理、歷史風貌保護和歷史城區更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嶗山風景名勝區
未來4年,提升城市建筑水平將作為青島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體現在規劃中,建筑水平的考量基礎就是建設工程質量的提升。青島將全面落實八方責任主體質量安全責任,嚴格執行兩書一牌一檔案制度。切實保障建設安全。加強新建建筑選址安全審查,強化安全監督機構作用,加大對安全生產隱患、事故的處置力度,實現聯動處罰。工程質量關系到青島居民的切實安全利益,賦予重罰是民心所向。
本次細則特意提到了“推廣裝配式建筑”,這對青島城市蛻變起到關鍵的影響。預計到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30%,裝配式建筑是指用預制的構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筑。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節約勞動力并可提高建筑質量。這種建筑方式建造速度快,而且生產成本較低,是現代化城市必備的一種建筑模式。
現代化城市建設,裝配式建設不可或缺,節能設計同樣必不可少。青島未來4年將推廣綠色施工。完善綠色施工評價體系,實現“四節一環保”。推廣清潔能源,構建以清潔能源為主的供熱體系,實現城市供熱向精細化、智能化、低碳化轉型發展。三是實施能效提升。大規模推進綠色建筑發展,新建居住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提高至75%。
棘洪灘水庫
城市供水節水管理亦納入重點規劃當中,我們知道,近幾年青島面臨嚴峻的干旱天氣,有效節約的利用水資源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之一。青島將建立完善節水投融資機制、水價調整機制,完善節約用水管理體系,從而讓居民們用水更系統化,有效杜絕部分水資源的浪費。
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十三五”期間新建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90公里以上,總長度達到140公里。2016年青島成為全國唯一入選地下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雙料”試點城市,目前已建成“成網成片”綜合管廊54公里,成為已建綜合管廊里程最多的城市,青島地下綜合管廊建設覆蓋六區四市,總投資約175.39億元。
城市地下管線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近年來,隨著城市快速發展,地下管線建設規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凸顯,一些城市相繼發生大雨內澇、管線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城市運行秩序。
加快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統籌各類市政的管線規劃、建設和管理,不僅可以解決反復開挖路面,架空線網密集、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還可以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工程,美化城市景觀,促進城市集約高效和轉型發展。
優化街區路網結構。增加路網密度,打通城市微循環。加強道路維護管理。樹立精品理念,建設一管百年的基礎設施體系。
加強停車場建設管理。建設公共停車信息平臺和智能化停車誘導系統,有效銜接智能交通系統,實現停車資源實時共享。4年后,青島將規劃新增停車泊位92.7萬個,停車泊位總數達到127.9萬個。屆時泊位數與機動車比例為1.2:1,達到國際公認的合理比例。
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建設,優化公交線網布局,制定合理的停車換乘優惠政策。目前,青島主要公交線路基本都實現了1小時免費換乘,未來4年對公交換乘深入優化,將使更多的居民受益。
優化供熱燃氣體系。到2020年,市區管道燃氣氣化率達到90%。
加強便民設施建設。到2020年,每個街道辦事處規劃設置一處達到國家二級以上標準的綜合文化站,每個社區建有符合標準的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和戶外文體活動廣場。
推進智慧青島建設。形成全市統一城市管理信息平臺。九是切實保障城市安全。保持水、氣、熱等城市生命線系統暢通。
營造城市宜居環境方面,將大力推進棚改安居。“十三五”期間,青島市擬完成棚戶區改造約16萬戶。目前棚戶區改造工作進展順利,各區市按照先危后舊、先急后緩的原則,積極推進相關工作,確保到2020年,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任務。
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雨水系統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未來4年,青島將高質量的完成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任務,建成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海綿青島。
開展黑臭水體治理,2020年底前,城市建成區徹底消除黑臭水體,完成主要過城河流綜合整治。實施生態綠化,居民出行將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開展大氣污染治理,青島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近幾年,青島每至冬日,都會迎來大氣污染治理的嚴峻時期,霧霾是危及城市居民健康的殺手之一,為此青島設置了“四把鎖”,分別從控制燃煤污染、嚴防揮發性有機物、嚴格執法重點污染源以及向傳統行業推廣清潔能源四方面著手,目前城市大氣環境改善顯著。
營造良好市容環境,對新建違法建筑零容忍,規范城市家具設置。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城市保潔實行精細化管理、規劃化作業。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將物業管理納入對街道辦事處工作考核。推進“健康城市”建設。至2020年,城區健康社區達標率達到85%以上。
青島規劃展覽館位于青島市嶗山區東海東路78號,東臨石老人海水浴場,西接青島市雕塑園。展館建筑面積約31000平方米,展覽面積約15000平方米,設有將青島所轄11282平方公里納入一個模型的全市域規劃模型。展示內容以城市規劃編制為脈絡,設有百年規劃、戰略規劃、測繪地理信息、總體規劃模型、360°全景展示、詳細規劃、專項規劃、陽光公示等展廳,充分展示了青島的城市空間格局演變、新一輪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和城市總體規劃及各層次規劃編制成果,充分展示了青島率先科學發展、實現藍色跨越,建設宜居幸福的現代化國際城市的發展藍圖等。
青島規劃展覽館于2012年12月開館,是青島市民了解規劃、參與規劃、監督規劃的重要平臺,是外地游客友人了解青島的重要窗口,是展示青島城市魅力和推介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
將為您減少類似內容
我要收藏
0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