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想當年,18年的高新區,借勢上合峰會,又傳言市政府搬遷,成為了青島樓市中唯一一個實行政府公證搖號選房的區域,那可是人山人海,鑼鼓喧天,有的購房者連續搖了五六個項目都沒有選中,捶頭頓足者有,崩潰大哭著有!
4年的時間仿若隔世,一個清華附中一會建一會不建,折騰四年還是不建;原先傳言市政府的預留地,也已經規劃成了綠地,高新區也恢復了平靜,開始了它的正常發展。
前段時間我看了貝殼2022年2月份帶客成交數據,數據上不難看出高新區樓市的確是最大最忽悠人的坑。
政策層面:執行最嚴的限價,這樣做讓剛需感到很幸福,如今不少限價樓盤都交房了,各種維權事件層出不窮,各種低品質樓盤刷新買房者三觀。樓市普跌時,高新區的確沒跌,但是樓市普漲的時候,高新區也沒漲。
人才公寓:高新區是人才公寓的推盤大戶,但是價格相比較商品房極高。2020年高新區人才公寓銷售慘淡,各家開發商苦不堪言。按照常理來說高新區人才公寓是吸引人才的殺手锏,這是直接導致高新區涼涼最關鍵的因素。
我們不得不承認高新區商品房市場,留給買房人的機會已經不多了。經過數年的開發,目前高新區內的住宅用地,已是寥寥無幾。
同為高新區住房,為何一邊商品房市場頻頻爆火,甚至一度出現搖號選房,而人才公寓市場卻遇冷呢?人才住房和商品房在同一小區,品質基本上沒有問題,在價格上比同商品房價格僅便宜20%(超出部分原價購買),居住屬性也不差,銷售成績卻一敗涂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太貴了。
商品房現價是保護市場的表現,這是政府的責任于擔當;人才公寓為什么不能給開發商放權,在價格上給與適當的支持呢?
年前曾發過青島高新區碧桂園公然違法,人才公寓收取2萬認籌金送車位,被命令要求刪帖。為什么開發商愿意在人才公寓的問題上給與買房客戶支持與實實在在的福利,最后卻不了了之呢?這問題細思極恐,肯定不是開發商不作為。
我們在看人才公寓政策:●產權型人才公寓自房地產登記之日起5年內不得上市交易;●在取得完全產權前(自房地產登記之日起5年內),購房人不得擅自將購買的住房出租、出借以及從事居住用途以外的其他活動;●購房人承諾在人才公寓取得完全產權前(自房地產登記之日起5年內),無論任何原因不得調離本區工作……是不是很明白的一個問題。不是高新區發展不起來,更不是高新區沒有人氣;而是賣地能賺錢,為什么非要吸引人才不重要!怎么可能會給與政策支持,允許開發商利降價出售人才公寓,滿足人才購房需求呢?
穩定高新區房價是最重要的,我還要賣地創收呢。開發商拿地了就必須配建設人才公寓,人才公寓賣不賣跟我沒有什么關系;但是開發商想人才公寓降價讓利不可能的事情,影響高新區房價;如果個別開發商控制成本因交付問題維權,開發商必須妥善處理好問題!這就是高新區,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