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發帖:眼見青島又要迎來旅游旺季,之前省外的朋友們一談起青島,就夸贊起青島的海邊,可見作為濱海城市,海洋資源絕對是青島發展旅游經濟的“利器”。
但在我看來,青島的旅游經濟若僅僅停留在靠一些海邊景點打卡、洗海水浴等一些比較初級的海邊項目,的確有些可惜了我們的海邊資源。
之前針對郵輪母港的改造升級網友就討論了一波,雖然并不是所有的意見都有合理性和現實性,但也恰恰反映了大家對于青島海上旅游經濟的關注。
若說郵輪母港的區位劣勢發展游輪觀光旅游不現實,但并不代表整個青島的海上條件都不能拿得起游輪觀光。五四廣場那邊到了夏季燈光秀能吸引大批人,坐上游輪沿著海岸線一直到奧帆中心兜一圈。正如網友所說,“游船體驗與在公園里劃船完全不一樣,晚上乘船看燈光秀,看奧帆中心的演出……真正把市區附近的海邊串起來開發成可玩的游覽區”,這是多么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兒。
當然,票價的統一經營更是要重視,畢竟從長遠考慮,我們不需要做網紅經濟,更不能抱有“只宰游客一次”的心態,體驗、口碑才能讓新業態延續下去。
還有網友提出的一個觀點十分吸引我,“郵輪母港作為一個開放的展示性項目更為合適,租一條郵輪,改造一下內部空間,作為科普、餐飲、娛樂、酒店于一體的海上展館,不是挺好的?”。將大型郵輪打造成“旅游標本”,這條思路簡直太驚喜了,以往我只有在電視上看到這種方式,說句實話,若真的能開發出這種娛樂方式,我也一定會去貢獻自己的一點錢財,誰都樂意為新奇買單。
“作為慢節奏的渡輪,青島應該把它當成游客觀光旅游的一個項目。經濟發展到了這個份上,慢節奏應該出現了”。不得不感慨,這位網友的遠見。的確如此,近幾年慢直播的火熱其實從側面也印證了大家對于快節奏的厭惡。青島這座城市給人的最大的一個感覺就是“舒適宜人”,如果能利用好渡輪,在海上靜靜地看日落,這種“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慢節奏大概會給每個上船的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在青島生活的時間越長,就越愛這座城市,愛這里的熱情開朗的人,愛這里舒適宜人的氣候,愛這里愜意自在的海風……愛這里的一切。希望在這次城市更新改造過程中,能真正利用好青島的海洋資源,讓更多人看到青島這座濱海城市的無限可能。